意大利画家 安东尼奥·曼奇尼 Antonio Mancini 名作(代表作)《沉思(Pensive(Pensativa))》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5-09-11
摘要:安东尼奥·曼奇尼 Antonio Mancini(1852 - 1930),意大利画家,他是写实主义运动(Verismo movement)的前沿成员,也受到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很大影响。
安东尼奥·曼奇尼 Antonio Mancini(1852 - 1930),意大利画家,他是写实主义运动(Verismo movement)的前沿成员,也受到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很大影响。
曼奇尼(Mancini)出生于罗马,从小表现出优秀的艺术才华,12岁时被那不勒斯美术学院(Institute of Fine Arts in Naples)录取,在那里他师从历史画家多梅尼科·莫雷利(1823-1901)学习,1872年,他20岁时就在巴黎沙龙展出了两幅作品。
曼奇尼(Mancini)在写实主义运动(Verismo movement)的前沿工作,这是意大利本土对19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美学的回应。他通常的研究对象包括穷人的孩子,马戏团里的少年表演者,以及他在那不勒斯观察到的街头音乐家。
19世纪70年代,曼奇尼(Mancini)在巴黎遇到了印象派画家德加(Edgar Degas)和马奈(édouard Manet),他成了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的朋友,这些艺术家多他产生了较深的影响。
1881年,曼奇尼(Mancini)患上了精神疾病。1883年,他在罗马定居了20年,然后搬到弗拉斯卡蒂(Frascati),在那里他一直生活到1918年。在曼奇尼(Mancini)生命的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一贫如洗,靠朋友和艺术品买家的帮助生存。一战后,他的生活状况稳定下来,他的作品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曼奇尼(Mancini)于1930年在罗马去世。现在他的作品收藏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馆里。
曼奇尼(Mancini)的主要作品包括:
《小学童》(Le Petit Ecolier,现存巴黎 奥赛美术馆(Musée d' Orsay));
《静物》(Nature morte,现存巴黎 奥赛美术馆(Musée d' Orsay));
《可怜的孩子》(Het arme kind,现存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
《再见,巴黎(“海关”)》(Adieu Paris ('The Customs'),现存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奥蕾莉亚》(Aurelia,现存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在旅途中》(On a Journey,现存英国国家美术馆);
《格里洛侯爵》(The Marquis del Grillo,现存英国国家美术馆);
《沉思》(Pensive,现存阿根廷国家艺术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 (Argentina)));
《马戏团男孩》(A Circus Boy,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休息》(Resting,现存芝加哥艺术学院(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男孩与玩具兵》(Boy with Toy Soldiers,现存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女人与画册》(Woman with an Album,现存费城艺术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杂耍艺人》(Il Saltimbanco,现存费城艺术博物馆);
《在闺房里》(In the Boudoir,现存费城艺术博物馆);
《伊丽莎白和查尔斯·赫德沃斯·威廉姆森与狗的肖像》(Portrait of Elizabeth and Charles Hedworth Williamson with Dog,现存费城艺术博物馆);
《约翰·洛厄尔·加德纳肖像》(Portrait of John Lowell Gardner,现存波士顿 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丰收节的旗-手》(The Standard Bearer of the Harvest Festival,现存波士顿 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陷入沉思》(Lost in Thought,现存荷兰 梅斯达夫全景博物馆(Museum Panorama Mesdag));
《水果摊贩》(The fruit seller,现存荷兰 多德雷赫特博物馆(Dordrechts Museum));
《手捧鲜花的小女孩》(Girl with flowers,现存荷兰 梅斯达格收藏馆(The Mesdag Collection));
《拿着绿瓶的女子》(Woman with a green vase,现存荷兰 梅斯达格收藏馆(The Mesdag Collection));
《生病的孩子》(The sick child,现存荷兰 梅斯达格收藏馆);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包括图片)来源于阿根廷国家艺术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 (Argentina))馆藏共享资料。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公益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画家:Antonio Mancini(1852 - 1930)
标题:(Pensive(Pensativa)(沉思)
创作时间:ca. 1888-1890
画幅尺寸:99 x 59 cm.
阿根廷国家艺术博物馆资料:
安东尼奥·曼奇尼(Antonio Mancini)很早就因其独特的风格而脱颖而出,这种风格源于他对17世纪那不勒斯(napolitano)艺术以及他敬爱的导师多梅尼科·莫雷利(Domenico Morelli)作品的深刻个人思考。1883年,他定居罗马(Roma)。此前他曾经历一段严重的精神与神经抑郁期,尽管期间仍坚持作画,却放弃了那些令他成名的、充满悲怆色彩的儿童与少年题材作品 --- 这些作品因将令人心碎的现实主义元素与不可捉摸的情境特征相融合,而显得令人不安。
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其绘画作品以对现实的创新性感知和汲取传统精髓的意蕴见长,辅以奔放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光影效果,令评论家们感到困惑。其中迪亚戈·马特利(Diego Martelli)却承认,这位“充满活力”且“色彩健康”的艺术家“完全有能力超越同辈中最负盛名的画家”; 这一观点与弗朗切斯科·内蒂(Francesco Netti)前一年表达的看法相近,他为画家情感的奔放辩护道:“好的绘画能净化一切”。
在罗马,曼奇尼(Mancini)重新绘制了充满情感的儿童形象,并强化了质感的奔放特质。整个十年间,他的画作愈发注重物质性表现,光影与色彩愈发鲜活。在此期间,他开始更频繁地描绘女性形象,使她们成为画面的唯一主角。这些女性虽从事着平凡的劳作,却常沉浸于忧郁或幻灭的情绪中。这些作品很可能也是为画家兼商人亨德里克·威廉·梅斯达格(Hendrik Willem Mesdag)创作的 --- 自1885年起,梅斯达格(Mesdag)便以收购画作、研究和素描作为交换,为曼奇尼(Mancini)提供经济支持,以便在荷兰艺术市场进行销售。
曼奇尼(Mancini)以非凡的构图智慧,将这些年轻女性形象 --- 通过色彩精妙呈现 --- 局限于近景与抽象背景之间的狭窄空间,使她们的面容以惊人的立体效果跃然纸上。画笔通过精妙的明暗过渡勾勒出那些湿润如泪的圆润面容,仿佛轻抚着她们的五官,与紧接着急促而紧张的压缩笔触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这正是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他“时而以锐利而深邃的目光凝视画布”,构思完成后"如击剑手般迅疾挥动两三笔,随即后退又再度靠近画布。如此往复七八轮攻势,人物轮廓便愈发优美,那些模糊的色彩中似乎已然透出生命气息”。阿根廷国家美术馆(MNBA)的《沉思》(Pensativa)与皮亚琴察里奇奥迪美术馆(Galería Ricci Oddi de Piacenza)的《墨水瓶女郎》(la Donna col calamaio)完美印证了这种技法,两幅画作中甚至能辨认出同一位模特。谈及同样充满动人情怀的类似画作时,画家在1888年2月致友人丹尼尔·柯蒂斯(Daniel Curtis)的信中写道:“一笔一画,一缕光影,足以撼动懂得欣赏之人的心灵”。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的这幅画作中,颜料层堆叠得如此厚重,以至于呈现出少女倚靠的雕花木质沙发靠背般的质感。这种技法自世纪末以来便成为艺术家的惯用手法;乌戈·奥杰蒂(Ugo Ojetti)曾就此评论道,在这些“以厚重油彩绘制的油画”中,曼奇尼(Mancini)似乎意图“不仅用色彩,更用质感进行塑形”。随着岁月流逝,艺术家使画作表面日益复杂而充满张力,更嵌入金属或玻璃碎片,将其作为光影焦点来调节画面色调,正如《民-族-报》专栏作家在1923年布宜诺斯艾利斯《意大利艺术展》上所指出的: "曼奇尼(Mancini)常以画面中最耀眼的元素为支点,将玻璃或金属薄片固定于画布之上。随后他依据这些被光线击中的异质体所产生的实际震颤来创作。于是颜料堆积成厚重、丰沛、强劲的膏体,最终在画布上形成真正的浮雕效果。某些片段宛若雕塑。与此同时,金属或玻璃碎片依然存在,其闪耀程度随观者站位而变”
这幅画作原属加利亚多(Gallardo)收藏,在其家族捐赠给阿根廷国家美术馆(MNBA)之际,作为馆藏创立时的捐赠品入藏。它出现在首部《国家美术博物馆藏品目录》(1896年)中,与另一件同属该家族捐赠的重要意大利画作 --- 菲利波·卡尔卡诺(Filippo Carcano)的《海滩渔夫》(Pescatori Sulla Spiaggia)(藏品编号2247)并列展示。
艺术评论作者:西尔维斯特拉·比托莱蒂(Silvestra Bietoletti)。(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下图:作品细节
大图下载(博物馆允许大图下载,根据下载时签署的使用协议,图片仅可用于学习研究和欣赏,(如本贴)在文献中引用必须说明出处(阿根廷国家艺术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 (Argentina))),不可用于商业领域):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RdKk-7l0VkMgUAh8LnM3Q
提取码: qg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