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画家 皮埃尔·阿列钦斯基 Pierre Alechinsky 名作(代表作)《消失(Vanish)》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1-02-15
摘要:皮埃尔·阿列钦斯基 Pierre Alechinsky(born 1927),比利时画家,大学教授。他的作品与滴色主义(tachisme)、抽象表现主义和抒情抽象有关,他是欧洲艺术家团体“眼镜蛇小组”(Cobra group)的核心成员。

皮埃尔·阿列钦斯基 Pierre Alechinsky(born 1927),比利时画家,大学教授。他的作品与滴色主义(tachisme)、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和抒情抽象主义(Lyrical Abstraction)有关,他是欧洲艺术家团体“眼镜蛇小组”(Cobra group)的核心成员。
阿列钦斯基(Alechinsky)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Brussel),1944年,他考入布鲁塞尔坎贝尔国立建筑与装饰艺术学院(l'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et des Arts décoratifs de La Cambre)学习艺术,1945年,他发现了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作品,并与艺术评论家雅克·普特曼(Jacques Putman)建立了友谊。
1949年,他加入了艺术家 Christian Dotremont、Karel Appel、Constant、Jan Nieuwenhuys、Asger Jorn 的集体,并成立了“眼镜蛇小组”(Cobra group)艺术组织。 他参加了两次“眼镜蛇小组”(Cobra group)的展览。1951年他前往巴黎,在著名的“Atelier 17”工作室师从斯坦利·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学习雕刻。
1954年,他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画展,并开始对中国和日本书法产生兴趣。在1950年代初期,他是日本杂志《水墨之乐》(Bokubi)的巴黎通讯员。 1955年,他与妻子一起前往日本旅行考察,并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夜晚》(Night)(现存日本大原美术馆)。
到1960年,随着他的国际声誉的提高,他先后在伦敦,瑞士伯尔尼和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ial)展出,然后在美国匹兹堡,纽约,阿姆斯特丹和丹麦锡尔克堡展出。
他与丁雄泉(Walasse Ting,枫荣注:中国-美国画家,诗人)合作,并继续与克里斯蒂安·多特蒙德(Christian Dotremont,枫荣注:比利时画家,诗人,Cobra 成员)保持密切关系。他还与安德烈·布雷顿(André Breton,枫荣注:法国作家和诗人,超现实主义创始人,领导者)建立了联系。
他的国际职业生涯一直持续到整个七十年代,到1983年,他成为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的(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绘画教授。1994年,他被布鲁塞尔自主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主带小行星“14832 阿列欣斯基”(14832 Alechinsky)是在2000年10月为纪念他而命名。
阿列钦斯基(Alechinsky)的主要作品包括:
《一块石头,两条路》(Une Pierre, deux passages (One Stone, Two Passes),等240多幅作品(包括油画、版画及系列作品、素描等),现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MOMA));
《蓝调灵感的爆-发》(Eruption vulcanologique d'une idée bleue),等100多幅作品(包括油画、版画、素描等),现存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Royal Museums of Fine Arts of Belgium));
《最后一天》(The Last Day(De laatste dag),现存比利时 安特卫普皇家美术馆(Royal Museum of Fine Arts Antwerp));
《消失》(Vanish,现存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待探索》(To Be Explored,现存比利时 根特美术馆(Museum voor Schone Kunsten Gent));
《夜》(The Night,等 7 幅作品,现存泰特英国美术馆(Tate Britain));
《季风桥》(Pont à Mousson,现存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玻璃器皿的寓言》(Verrerie allégorique,现存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锣》(Gong,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秘密》(The Secret,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哈普》(Harpo,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夜晚》(Night,现存日本 大原美术馆(Ohara Museum of Art));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馆藏共享资料。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公益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上图:画家 Pierre Alechinsky(born 1927)
标题:Vanish (消失)
创作时间:1959
画幅尺寸:200 x 280 cm
古根海姆博物馆资料:
皮埃尔·阿列钦斯基(Pierre Alechinsky)是欧洲艺术家团体“眼镜蛇小组”(Cobra group)的核心人物,该团体强调材料及其自然应用。 抽象和具象经常在他的作品中融合在一起。 在这幅《消失》(Vanish)作品中,阿列钦斯基(Alechinsky)着眼于画布中央一个女性形象的出现和消失。 这种突现的形状与聚结的背景形成强烈的刷面,其特征是厚涂的白色颜料和以蓝色线条为主的网络,其仍然有艺术家水彩画和早期画作(如《蚂蚁山》(Lafourmilière,1954年))的图案特征的描绘痕迹。 他的作品同样表现出流动性和生命力,这表明他对中国和日本书法的着迷,这是他在1955年前往日本旅行时观察到的。 (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本贴无更大图
本贴中图片资料引用根据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的图片资料使用协议善意发布。
读者请悉知:根据图片下载时的使用协议,图片仅可用于学习研究和欣赏,(如本贴)在文献中引用必须说明出处,不可用于商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