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表现主义画家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 名作(代表作)《爱与痛(Love and Pain)(The Vampire)》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4-07-30
摘要:象征主义(Symbol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是挪威画家和版画家,他对心理学主题的强烈唤起处理,建立在 19 世纪后期象征主义(Symbolism)的一些主要原则之上,并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他最著名的作品《呐喊(The Scream)》已成为艺术界的标志性形象,被视为现代精神痛苦的象征。
蒙克(Munch)出生于挪威的勒滕(Löten),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少年时期生活动/荡,幼年丧母,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他经历了各种精神创伤和痛苦。
蒙克(Munch)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学画,他在技术学院只呆了一年就离开了,以实现成为一名画家的梦想。他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现为:Oslo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Arts)学习,他的老师是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hg)
蒙克(Munch)早期的画作不被大众认可卖不出去,他的父亲支持他的生活费。到了1890年,他的画作开始逐渐受到欢迎,1908年,他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决裂,他看到了幻觉并忍受着被迫害的感觉,处于精神错乱的边缘。他开始接受治疗,这稳定了他的性格,于是,他开始了在经济上和职业上更为成功的人生阶段,在这一阶段,他接受了许多委托,能够很好地养活家人。蒙克(Munch)没有结婚,他在一处庄园中作画,在相对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二十年。
蒙克(Munch)的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他的感觉和情绪。今天,他的遗作被抢购,高价拍卖,他的脸印在了挪威货币上,为了纪念他,挪威建造了蒙克美术馆(Munch-museet)。
蒙克(Munch)的代表作品包括:
《呐喊》(The Scream,多个版本,现存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挪威国家艺术、建筑与设计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等);
《生病的孩子》(The Sick Child,现存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
《分离》(Separation,现存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
《麦当娜》(Madonna,现存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 ));
《吻》(The Kiss,2个版本,现存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丘比特与赛琪》(Cupid and Psyche,现存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 ));
《焦虑》(Anxiety,现存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 ));
《爱与痛》(Love and Pain,多个版本,现存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哥德堡艺术博物馆(Gothenburg Museum of Art)、私人收藏,等);
《星夜》(Starry Night,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弗里德里希·尼采》(Frederich Nietzsche,现存斯德哥尔摩 提尔斯卡画廊(Thielska Galleriet));
《日落时的病态情绪》(Sick Mood at Sunset. Despair,2个版本,现存斯德哥尔摩 提尔斯卡画廊(Thielska Galleriet)、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窗边的吻》(Kiss by the Window,现存挪威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Norway));
《月光》(Moonlight,挪威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Norway));
《海滩上的舞蹈》(Dance on the Beach,现存捷克 布拉格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in Prague));
《傍晚,忧郁 I》(Evening, Melancholy I,现存美国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忧郁》(Melancholy,私人收藏);
《嫉妒》(Jealousy,2个版本,现存施泰德艺术馆(Städel Museu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Åsgårdstrand 街道和一个穿红裙子的女人》(Street in Åsgårdstrand and a Woman in Red Dress,现存慕尼黑 新绘画陈列馆(Neue Pinakothek));
《桥上的四个女孩》(Four Girls on the Bridge,多个版本,现存德国瓦尔拉夫-里夏茨博物馆(Wallraf-Richartz-Museum)等);
《亚加德斯特朗的夏日之夜》(Summer Night at Aagaardstrand,现存巴黎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
《暴风雨》(The Storm,现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生病的孩子》(The sick child,现存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里沃利街》(Rue de Rivoli,现存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Fogg Art Museum));
《冬季景观》(Winterlandschaft,现存维也纳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Museum));
《晚间的谈话》(Evening Talk,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窗边的女孩》(The Girl by the Window,现存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瑞典 哥德堡艺术博物馆(Gothenburg Museum of Art)馆藏共享资料(允许公-益使用图片)。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上图:博物馆原图缩放图,下图:博物馆原图(按右键“在新标签页打开图像”看全图)
上图:画家: Edvard Munch(1863-1944)
标题:Love and Pain(The Vampire)(爱与痛(吸-血-鬼))
创作时间:1893
画幅尺寸:80,5 x 100,5 cm
瑞典 哥德堡艺术博物馆资料:
一个女人拥抱着一个低头靠在她身上的男人。她亲吻着他的脖子,散落的红发披散在两人身上。男子身着深色衣服,五官只隐约可见。光线落在女人的右臂和手掌上,以及她半掩的脸庞,尖尖的鼻子和狭长的斜眼。这对男女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身体,在红褐色的墙壁上投下蓝色的阴影。画面空间紧凑,形式简化。艺术家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两个人物复杂的邂逅上:男人在女人身上寻求慰藉,女人一边爱怜地亲吻他的脖子,一边装出惊恐的样子。画面描绘了男女之间既共生又寄生的关系。
1893 年 12 月,蒙克(Munch)在柏林林登大街19号(Unter den Linden 19 )租用的画廊展出了这幅画,当时他给这幅画取的标题就清楚地表明,两-性之间的复杂关系是这幅作品的主题:《 爱与痛》(Love and Pain)。蒙克(Munch)在《我的圣-母》(My Madonna)中描述了画中的情节:“他将头靠在她的胸前 --- 他能听到她的心跳声 --- 感受到她血管中的血液在跳动 --- 他感觉到两片灼热的嘴唇贴在他的脖子上 --- 这让他全身颤抖 --- 一种冰冷的欲-望,让他在欲-望的抽搐中将她压在身下”。
蒙克(Munch)对性别纠缠的关注源于他的个人经历,但这也是当时艺术和文化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柏林期间,蒙克(Munch)游走于柏林的艺术和知识分子波希米亚圈子(bohemian circles),并从他遇到的性格鲜明的人物身上获得灵感。妇女解-放和两-性-关-系是公众讨论社会热点的焦点。象征主义者(Symbolists)经常将女性描绘成恶-魔般的形象。无论是作为母亲和圣-母,还是作为恶-魔般的诱-惑者,对女性的矛盾心理也是蒙克(Munch) 19 世纪 90 年代视觉世界中的一个永恒元素。
女-性-姓-解-放意味着她们进入男性领域,威胁到传统的性别角色;许多男性认为这与女-性-姓-解-放一样可怕。一些人对女性化的男性和男性化的女性感到恐惧,担心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在这个问题上,蒙克(Munch)受到了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和奥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观点的影响。他对性/病的恐惧似乎也助长了他矛盾的女性形象。因此,他将女性描绘成高贵、渴望和危-险的形象,这在当时是非常典型的,尽管他赋予了这一主题更多的个人色彩和普遍意义。
蒙克的朋友、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普日比谢夫斯基(Stanisław Przybyszewski) 在 1894 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给这幅画取了一个名字 ---《吸-血-鬼》(The Vampire)。普日比谢夫斯基(Przybyszewski)描述了男人如何冷漠地 “不断滚向深渊”,而女人则 “用无数的蛇舌,无数的毒-牙”咬他。显然,蒙克(Munch)并不反对这种解释,因为他后来展示了这幅画,并用上了普日比谢夫斯基(Przybyszewski)的标题。
这个图案起源于 1890 年的一幅素描,蒙克(Munch)随后使用不同的技法创作了多个版本。哥德堡艺术博物馆(Gothenburg Museum of Art)收藏的这幅画是在柏林创作的,是第一个油画版本。后来,当他在 1918 年举办的《生命之楣》(Frieze of Life)展览时,他给这幅画取了一个新标题: 《亲吻男人脖子的女人》(Woman Kissing a Man on the Neck)。也许他想与世纪之交的性别观点保持距离,用一个更平实、描述性更强的标题来让观众自主解读画面。
艺术评论作者:克里斯托弗·阿维德松(Kristoffer Arvidsson),在《哥德堡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哥德堡,2014年出版。
枫荣注:这幅画是油画最初版本,另有多个版本,蒙克美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收藏,无解读资料。(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本贴无大图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