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画家 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 名作(代表作)《约翰内斯·克莱伯格》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3-03-01
摘要:Johannes Kleberger (1486-1546),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英文有拼写为 Albrecht Durer 或 Albrecht Due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版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丢勒(Dürer)被称为是德国的达·芬奇,“自画像之父”。

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英文有拼写为 Albrecht Durer 或 Albrecht Due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版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丢勒(Dürer)出生于纽伦堡(Nuremberg),二十多岁时凭借高质量的木刻版画在欧洲建立了声誉和影响力。 他与他那个时代的主要意大利艺术家都有联系,包括拉斐尔(Raphael)、乔瓦尼·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和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512年成为罗马马克西米里安一世皇帝(Emperor Maximilan I)的宫廷画家。
丢勒(Dürer)被称为是德国的达·芬奇,“自画像之父”。
丢勒的主要作品包括:
《三博士朝圣》(Adoration of the Magi,现存乌菲齐美术馆(Uffizi Gallery));
《 忧郁曲 I》(Melencolia I,大型版画,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艺术家手持蓟草的自画像》(Portrait de l'artiste tenant un chardon,现存卢浮宫博物馆(Louvre));
《祈祷之手》(Praying Hands,素描,现存维也纳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Museum));
《小兔》(Young Hare,素描,现存维也纳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Museum));
《自画像》(Self-Portrait,现存西班牙 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
《自画像》(Self-Portrait,现存慕尼黑 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
《圣母玛利亚作为痛苦之母》(The Virgin Mary as Mother of Sorrows,现存慕尼黑 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
《四位使徒:圣马可与圣保罗》(The Four Apostles: St Mark and St Paul,现存慕尼黑 老绘画陈列馆);
《四位使徒:圣约翰与圣伯多禄》(The Four Apostles: St John and St Peter,现存慕尼黑 老绘画陈列馆);
《一个年轻男人的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Man,现存慕尼黑 老绘画陈列馆);
《一位年轻威尼斯女子的半身像》(Brustbild einer jungen Venezianerin,现存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约翰内斯·克莱伯格》(Johannes Kleberger (1486-1546),现存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Maria mit Kind an der Brust,现存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Kaiser Maximilian I.,现存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年轻男子的半身像》(Brustbild eines jungen Mannes,现存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圣母子》(Maria mit Kind,现存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芭芭拉·霍尔珀的肖像》(Portrait of Barbara Holper,现存德国国家博物馆(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
《查理曼大帝》(Kaiser Karl der Große,现存德国国家博物馆(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
《西吉斯蒙德皇帝》(Emperor Sigismund (1368-1437),现存德国国家博物馆(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
《犀牛》(Rhinocerus (Das Rhinozeros),版画,现存德国国家博物馆、荷兰国家博物馆);
《带金翅雀的圣母》(Die Madonna mit dem Zeisig,现存柏林国家博物馆(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戴红色贝雷帽的女孩肖像》(Bildnis eines Mädchens mit rotem Barett,现存柏林国家博物馆(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一位年轻威尼斯女子的肖像》(Bildnis einer jungen Venezianerin,现存柏林国家博物馆);
《希罗尼穆斯·霍尔茨舒尔》(Hieronymus Holzschuher (1469-1529) mit Deckel,现存柏林国家博物馆);
《一位编着辫子的年轻女子的肖像》(Bildnis einer jungen Frau mit geflochtenem Haar,现存柏林国家博物馆);
《圣杰罗姆》(Saint Jerome,现存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玫瑰花环的盛宴》(Feast of the Rosary,现存英国皇家收藏(Royal Collection));
《玫瑰花环的盛宴》(Feast of Rose Garlands ,现存捷克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in Prague));
《汉斯·塔切尔肖像》(Porträt des Hans Tucher,现存德国魏玛城堡博物馆(Schloss Weimar));
《菲利西塔斯·塔切尔》(Porträt der Felicitas Tucher,现存德国魏玛城堡博物馆(Schloss Weimar));
《一位披发年轻女子的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with Her Hair Down,现存德国法兰克福 施泰德艺术馆(Städel Museum));
《耶-稣在经学家中间》(Jesus Among the Doctors,现存西班牙 提森·波涅米萨国立博物馆(Museo Nacional Thyssen-Bornemisza));
《版画》(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国家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学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荷兰国家博物馆、德国卡尔斯鲁厄国家艺术馆、德国法兰克福 施泰德艺术馆、德国汉堡美术馆、德国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等各收藏有大量丢勒的版画和素描作品);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馆藏共享资料。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公益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上图:原图缩放图,下图:博物馆原图(右边界显示不完整,可按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看全图)
上图:画家: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标题:Johannes Kleberger (1486-1546)(约翰内斯·克莱伯格)
创作时间:1526 datiert
画幅尺寸:36,5 × 36,5 cm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资料:
丢勒(Dürer)在去世前两年创作了他最不寻常的画作之一,即日期为1526年的《约翰内斯·克莱伯格》(Johannes Kleberger (1486-1546))的肖像画,这在那个时代的肖像画中是无可比拟的。
这幅画起初看起来,是浅灰色背景下的奖章浮雕,仔细观察才发现是一个镶在圆形墙壁上的全圆半身像,背景是彩色的石头。尽管这里的绘画以令人费解的方式在浅浮雕和完整雕塑之间摇摆不定,但画中的雕塑似乎是活着的,这也是自相矛盾的。
丢勒(Dürer)因此对“帕拉贡”(paragone,枫荣注:意大利语,本意为“试金石”衍生为“完美之物、模范”之意)的主题做出了高度原创性的贡献,即艺术的竞赛(Wettstreit der Künste),这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他显然把绘画放在了雕塑的前面。
丢勒(Dürer)一定是和坐着的人一起,发展了他大胆的绘画理念,坐着的人当然可以说是个怪人,而且在丢勒(Dürer)在纽伦堡(Nürnberg)为他作画的同一年,他还委托制作了两块自己的肖像奖章。在这些可能也是由丢勒(Dürer)设计的奖章上,克莱伯格(Kleberger)再次以短发的裸-体半身像出现,但变成了一个半身像。
这位出身于纽伦堡(Nürnberg)的人,在伯尔尼(Bern)和里昂(Lyon)赚了很多钱之后,不久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然而,在那里,克莱伯格(Kleberger)被怀疑是个暴发户,特别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想要娶已故雇主汉斯·伊姆霍夫(Hans Imhof)的遗孀费利塔斯-皮尔克海默(Felicitas Pirkheimer)为妻,直到1528年,她的父亲威利博尔德·皮尔克海默(Willibald Pirkheimer),一位贵族和丢勒(Dürer)的密友的反对,才放弃了对这桩婚姻,在他看来这与他的地位不相称。
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丢勒(Dürer)的选择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绘画和铸造的肖像画本身,也证明了克莱伯格(Kleberger)的坚定意志,以消除纽伦堡人(Nürnberg)对他的性格和能力的怀疑。这首先涉及到裸/体半身像的选择,暗指古代帝国钱币,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在人文主义圈子里非常受欢迎。
两枚肖像奖章的背面显示,简单的裸-体也是为了在程序上象征坐着的人的美德和纯洁。奖牌上显示的武-器布置都附有箴言,根据这些箴言,上帝赐予的智慧优于任何战-争艺术。最后,在这两枚奖章上,我们还发现了出现在画作上紧跟时代的铭文结尾处的天文标志。根据阿格里帕·冯·内特斯海姆(Agrippa von Nettesheim,枫荣注:同时代的德国博学家、物理学家、法律学者、神学家和作家)的说法,它代表太阳与轩辕星的结合,轩辕星是狮子座中最亮的一颗星(sol in corde leonis),其黄道十二宫的星座也出现在画面的左上角,被六颗星包围。根据占星家的说法,那些在这个星座下出生的人,他们注定要做更高的事情,克莱伯格(Kleberger)显然可以或应该算在其中。
在精力充沛的五官和隆起的额头中,丢勒(Dürer)最终想用身体来表达坐着的人的“狮子般的”性格。这幅肖像画是否有助于改变她的父亲皮尔克海默(Pirkheimer)的想法,并对1528年发生的婚姻给予祝福,这一点无法判断。然而,令皮尔克海默(Pirkheimer)失望的是,克莱伯格(Kleberger)在结婚的第二年离开了他的妻子,并从那时起再次主要居住在里昂(Lyon)。在那里,他甚至升任为法国国王的侍从,当他在1546年去世时,是罗讷河畔城市最富有的市民之一。
艺术评论作者:吉多·梅斯林(Guido Messling,2018.1)(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本贴无更大图
本贴中图片资料引用根据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的图片资料使用协议善意发布。
读者请悉知:根据图片下载时的使用协议,图片仅可用于学习研究和欣赏,(如本贴)在文献中引用必须说明出处,不可用于商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