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画家 康斯坦丁·汉森 Constantin Hansen 名作(代表作)《在罗马的丹麦艺术家小组》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4-05-29
摘要:A Group of Danish Artists in Rome

康斯坦丁·汉森 Constantin Hansen (1804 – 1880),是丹麦绘画黄金时代(Golden Age of Danish Painting)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主要画历史画、壁画和肖像画。
汉森(Hansen)出生于罗马(Rome),是肖像画家汉斯·汉森(Hans Hansen)的儿子。他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长大。他 12 岁进入丹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Danish Academy of Art)建筑学院学习,21 岁时改学绘画。1828 年,他开始师从克里斯托弗·威廉·埃克斯伯格(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的双亲因伤寒而离世,他成了妹妹们的唯一抚养人。他接手了父亲的几项委托,包括腓特烈斯堡皇宫肖像收藏馆(Portrait Collection at Frederiksborg Palace)的一些复制品和克里斯蒂安堡皇宫(Christiansborg Palace)的装饰画。
1835 年,他获得了为期两年的海外游学津贴,之后又获得了一年的额外津贴。在前往意大利的途中,他游历了柏林(Berlin)、德累斯顿(Dresden)、布拉格(Prague)、纽伦堡(Nuremberg)和慕尼黑(Munich),在罗马(Rome)、那不勒斯(Naples)和庞贝(Pompeii)逗留了较长时间。
1837 年,哥本哈根艺术联盟(Kunstforening)委托汉森创作一幅画作《在罗马的丹麦艺术家小组》(A Group of Danish Artists in Rome》,这幅画后来成为他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在意大利呆了八年后,汉森(Hansen)终于回到了丹麦,他和乔治·希尔克(Georg Hilker)一起接受委托装饰哥本哈根大学的前庭。这项工作从 1844 年一直持续到 1853 年。汉森(Hansen)绘制了神话人物,而希尔克(Georg Hilker)则绘制了装饰和框架。
1846 年,他与玛格达莱纳·芭芭拉·科布克(Magdalene Barbara Købke)结婚。
1854 年,他被任命为丹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Danish Academy of Art)教授,但 1864 年才成为学院院士。他的一个女儿伊莉斯·康斯坦丁·汉森(Elise Konstantin-Hansen,1858-1946 )成为公认的画家。
汉森(Hansen)的代表作品包括:
《在罗马的丹麦艺术家小组》(A Group of Danish Artists in Rome,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罗马维斯塔神庙与博卡真理广场》(Piazza della Bocca della Verità with the so-called Vesta Temple in Rome,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罗马提图斯拱门》(The Arch of Titus in Rome,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三个年轻女孩,艺术家的姐妹们:阿尔维尔德、伊达和亨丽埃特》(Three Young Girls. The Artist''''s Sisters: Alvilde, Ida and Henriette,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小女孩伊莉斯·科布克的肖像,面前放着一个杯子》(Portrait of a Little Girl, Elise Købke, with a Cup in front of her,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汉娜·万舍尔肖像》(Portrait of Hanne Wanscher,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画家迪特勒夫·布伦克》(The Painter Ditlev Blunck,现存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
《帕埃斯顿海神庙的柱子》(Columns of the Temple of Neptune at Paestum,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罗马广场与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拱门景观》(View of the Roman Forum with the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哥本哈根托瓦尔森斯博物馆》(Thorvaldsens Museum, Copenhagen,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馆藏共享资料(允许公-益使用图片)。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上图:画家:Constantin Hansen (1804 – 1880)
标题:A Group of Danish Artists in Rome(在罗马的丹麦艺术家小组)
创作时间:1837
画幅尺寸:62cm (h) x 74cm (w)
丹麦国家艺术博物馆资料:
解读资料A:一群丹麦艺术家聚集在罗马的一个房间里。但不是为了庆祝。他们的目的要严肃得多:他们在谈论艺术。在地板中间,建筑师戈特利布·宾德斯伯尔(Gottlieb Bindesbøll)谈论着他在希腊的旅行。也许康斯坦丁·汉森(Constantin Hansen)希望远离人们对欢乐旅游画面的普遍期待。也许他希望突出艺术家作为严肃知识分子的自我形象。忧郁的基调使这幅画有别于丹麦观众喜欢的许多无忧无虑的意大利生活描绘。不过,汉森(Hansen)从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家的描绘中获得了灵感,并通过对聚会的绘画研究为创作做好了准备。从左至右,艺术家本人、戈特利布·宾德斯伯尔(Gottlieb Bindesbøll)、马丁努埃·罗尔拜(Martinue Rørbye)、威廉·马斯特兰(Wilhelm Marstrand)、阿尔伯特·库希勒(Albert Küchler)、迪特列夫·布伦克(Ditlev Blunck)和约根·松内(Jørgen Sonne)。
(上述)资料来源:作者 彼得·诺尔加德·拉森(Peter Nørgaard Larsen),展览标签。
解读资料B:一群丹麦艺术家聚集在罗马的一个房间里。然而,这并不是他们在国外旅行时相聚时的庆祝活动。他们聚会的目的要严肃得多:他们在讨论艺术。建筑师戈特利布·宾德斯伯尔(Gottlieb Bindesbøll)在发言中讲述了他最近在希腊旅行的经历,由于土耳其多年的占领,希腊对当时大多数欧洲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康斯坦丁·汉森(Constantin Hansen)在创作这幅画时雄心勃勃。他让自己从文艺复兴时期对艺术家的描绘中汲取灵感,将其改造成符合自己时代的理想。透过大门,我们看到了当时艺术家最大的灵感来源:当代现实。
康斯坦丁·汉森(Constantin Hansen)精心准备了这幅画,为每一位参与者都画了研究素描,他还让他的同伴阿尔伯特·库希勒(1803-1886 年)为自己画了一幅研究报告。画中的艺术家从左至右依次为:艺术家本人、宾德斯伯尔( Bindesbøll)、马丁努斯·罗尔拜(Martinue Rørbye,1803-1848 年)、威廉·马斯特兰(Wilhelm Marstrand,1810-1873)、库希勒(Küchler)、迪特列夫·布伦克(Ditlev Blunck,1798-1853 )和约根·松内(Jørgen Sonne,1801-1890 )。这幅画以其严肃的氛围在当时丹麦观众看到的大量无忧无虑的意大利生活画作中脱颖而出。
(上述)资料来源:作者 卡斯帕·蒙拉德(Kasper Monrad)。(枫荣翻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下图:作品细节
大图下载(博物馆允许大图下载,仅可用于学习和欣赏):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aaB5IdT_bIX5dWQJBBAeA
提取码:il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