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画家 彼得·克莱斯 Pieter Claesz 名作(代表作)《有拔刺少年雕像的虚无静物画》
来源:枫荣美术网 发布时间:2025-04-26
摘要:Vanitas Still Life with the Spinario,彼得·克莱斯 Pieter Claesz (1597 - 1660),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画家。被认为是荷兰“单色静物画”的最杰出代表之一。全名:Pieter Claesz van Haarlem.

彼得·克莱斯 Pieter Claesz (1597 - 1660),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画家。被认为是荷兰“单色静物画”的最杰出代表之一。全名:Pieter Claesz van Haarlem.
克莱斯(Claesz)出生于安特卫(Antwerp)普附近的贝尔赫姆(Berchem),1620年,他搬到了哈勒姆(Haarlem),1620年成为圣卢克画家公会(Guild of St. Luke)的成员。他与同样工作在哈勒姆的静物画家威尔·克莱斯.赫达(Willem Claesz. Heda)一起,是 “早餐静物画”(ontbijt)或晚餐小品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创立了杰出的静物画传统。
克莱斯(Claesz)的静物画专注于单色的“早餐食品”,在具有特色的物体上的灯光运动在保持形状坚固性的同时,产生了丰富的效果。他的《有燃烧的蜡烛的静物》(1627)和《早餐静物》(1647)表现出紧密相关的单色的细微变化,在后期的作品中,巴洛克风格和装饰性更为突出。
彼得·克莱斯(Pieter Claesz )的儿子尼古拉斯·贝赫姆(Nicolaes Berchem)是一位著名的风景画家。
克莱斯(Claesz)的代表作品包括:
《有火鸡派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Turkey Pie,现存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
《有鱼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a Fish,现存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
《有拔刺少年雕像的虚无静物画》(Vanitas Still Life with the Spinario,现存荷兰国家博物馆);
《有盐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a Salt,现存荷兰国家博物馆);
《乐器的虚荣,五感》(Vanité aux instruments de musique, avec les cinq sens,现存卢浮宫(Louvre));
《有罗默高脚杯、银碗和面包卷的静物》(Bodegón con copa roemer, tazza de plata y panecillo,现存西班牙 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
《有酒具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Drinking Vessels,现存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有孔雀派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Peacock Pie ,现存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有酒具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Drinking Vessels,现存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有枯髅与羽毛笔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a Skull and a Writing Quill,现存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有塔扎杯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Tazza,现存荷兰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
《虚空静物画》(Vanitas Still Life,现存荷兰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
《有点燃蜡烛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Lighted Candle,现存荷兰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
《静物》(Still Life,现存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有粗陶罐、贝克尔梅耶杯及烟具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a Stoneware Jug, Berkemeyer, and Smoking Utensils,现存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有火腿的静物》(Nature morte au jambon,现存巴黎市立美术馆(the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a Ville de Paris));
《早餐片》(Breakfast Piece,现存荷兰博曼斯美术馆(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静物》(Still Life,现存铁姆肯艺术博物馆(Timken Museum of Art));等。(枫荣翻译编辑)
注:基础资料来源于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馆藏共享资料。
致谢画家!感谢博物馆共享资料
注:图片仅用于学习和欣赏,禁止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翻译编辑整理作者:枫荣美术网 www.fonron.com
大图下载地址:见帖尾
*****************************************************
画家:Pieter Claesz (1597 - 1660)
标题:Vanitas Still Life with the Spinario(有拔刺少年雕像的虚无静物画)
创作时间:1628
画幅尺寸:height 70.5 cm x width 80.5 cm
荷兰国家博物馆资料:
(枫荣注:这幅画是彼得·克莱斯(Pieter Claesz)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表象可能具有欺骗性 --- 绘画当然也是如此,它给人的只是一种真实的印象。在这里,克莱斯(Claesz)展示了一位受过教育的画家的学习材料:书籍、图纸、盔甲、乐器和一个著名的古董雕塑 “拔刺少年”(Spinario,见下注解)的石膏像,雕塑的内容是一个男孩从他的脚上拔出一根刺。桌子上放着画笔和调色板,还有骨头和头骨。所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世界只是幻觉和短暂(虚无(vanitas))。
注解:“拔刺少年”雕像(Spinario),是古罗马时期仿古希腊风格的青铜雕像,描绘一名少年专注地从脚底拔刺的动态场景。原雕像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的卡比托利欧博物馆(Musei Capitolini)。其高度在70-80厘米之间,制作者不详,但因其艺术价值成为后世广泛复制的经典原型。该雕像自罗马帝国时期存续至今,是极少数未湮没于历史、持续被记录的古代雕塑之一。据记载,12世纪时它仍矗立于罗马拉特兰宫附近,被称为“罗马奇迹”。
意大利雕塑家 Antico 在16世纪初创作了小型镀金青铜版本(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7世纪荷兰画家彼得·克莱斯(Pieter Claesz)则将其石膏模型作为“虚无静物”的象征元素,隐喻生命短暂与知识虚无。毕加索在1917年意大利旅行后,受“拔刺少年”雕像(Spinario)启发创作了《拭足裸女坐像》,将古典姿态融入现代绘画。
“拔刺少年”雕像(Spinario)无明确神话背景,其价值源于对人体美的极致表现与动作张力,成为跨越时代的艺术母题。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现代主义,它持续激发艺术家对“瞬间”与“永恒”的探索。
(枫荣翻译编辑,如有不准确请谅解)
****************************************************
下图:作品细节
细节图下载(根据使用协议,图片仅可用于学习研究和欣赏,在文献中引用必须说明出处(荷兰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不可用于商业领域):
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Pieter Claesz13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pClj1ulH7osOu_xWjKDxQ
提取码: cf8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