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李鱓 《土墙蝶花图》 纸本设色 115x59.5cm 南京博物院藏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7-04-22
摘要:
清 李鱓 《土墙蝶花图》 纸本设色 115x59.5cm 南京博物院藏
作品鉴赏
李鱓是扬州八怪中唯一曾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入宫后奉旨随蒋
清 李鱓 《土墙蝶花图》 纸本设色 115x59.5cm 南京博物院藏
作品鉴赏
李鱓是扬州八怪中唯一曾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入宫后奉旨随蒋廷锡学工笔设色花卉,出官后转学扬州画家高其佩放纵一路的画风,流寓扬州期间,又学石涛豪爽放纵的新颖技法,终于融会诸家,形成自家风格。细观李鱓的作品,既有明代浙派花鸟画的传统根底,又受到清代宫廷工笔花鸟和民间豪放花鸟画风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既讲求造形构图,又讲求色墨的有机融合,这种绘画风格被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继承,可以说,李觯堪称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画家。
《土墙蝶花图》以较大篇幅描写春季江南雨后的农家实景:衰敝的土墙在春雨过后饱含水分,露出砖石,墙头一片蝴蝶花竞相开放,满园春色齐集墙头,如一片紫云掩映。因画家取仰视角度,故盛开的蝴蝶花十分醒目,视平线也因此降低,致使墙边丛生的春草,与地平线上的云情雨意连成一体。因此,不但构图迥异前人,颇具实境直感,而且极尽笔酣墨饱,兴会淋漓之致。
传世的李鱓作品中有数本者很多。但是他每次作画时,并不是机械地自我仿制而是每次均有变化。南京博物院和东京博物馆皆藏有他的《土墙蝶花图》,二本的构图虽然大致相似,但是笔墨的情调却大不相同。
画家简介
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