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 石涛 《云门奇境》 镜心 水墨绫本 北京九歌2012秋拍 成交价805万元
【作品赏析】
石涛(1630一1724),
石涛(1630一1724),清初四僧之一。法名原济,一作元济、道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为清初山水画大家,画花卉也别有生趣。晚年定居扬州。著有《画语录》。此图构图奇特,造境险绝,笔墨纵恣,非高手大家绝难能为之。
石涛的前半生,长期生活在山林里,天天面对着大自然,因此对于名山奇峰有着深湛的体会和爱好,感受到大自然时刻在变化着。石涛每天除禅诵之外,就是读书作画,日处在大自然怀抱之中,以造化为师。石涛的画师法自然,描写自然,山水画粉本多是黄山奇景,他写黄山的皴法,力求和黄山岩石层的构成形态相似。黄山多松树,千奇百怪,因此石涛画松,有种种特殊的技法,深得黄山松的神态,和梅清画松,堪称“二妙”。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在《虹庐画谈》说:“清湘老人生平所画山水,屡变屡奇。晚年自署耕心草堂之作,则粗枝大叶,多用拖泥带水皴,实乃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石涛全在墨法力争上游”,乃是知者言。明清之际,画家用墨之妙,首推董其昌与石涛。石涛是得法于师自然,更胜一筹。他自己画跋说:“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又说“盘礡睥昵,乃是翰墨家生平所养之气。峥嵘奇崛,磊磊落落,如屯甲联云,时隐时现,人物草木,舟车城郭,就事就理,令观者生入山之想乃是。”石涛的画,沉着痛快,元气淋漓,拥有大胆的气魄与意境。
黄山奇峰耸秀,多云海奇观,所以石涛最善画云山。且石涛构图善于“截景”,结构有意好奇,巧拙相生,粗细互换,给人险绝之感,此幅《云门奇境》即是石涛这种典型山水的最佳体现。所画高峰耸立,云海流动,崖间屋舍,江中泛舟,上下连贯,一气呵成。石涛写有《画语录》,认为画开始于一画,终于一画,他勾岩石的轮廓线,用笔极粗,而在画苔草剔芦苇时,用笔又极细,粗细两种用笔的对比相差很大,但极生动。勾山画树时,都用逆锋来表现,富有古拙的趣味。石涛墨法独特,故能把山川氤氲的气象表现的很充分。他喜用生纸或高丽纸以湿笔作画,使渗化作云烟缥缈的形态,没有明显的轮廓。或者用淡墨勾轮廓未干,就用墨或花青水染,利用它的模糊来表现山川的氤氲气象。
整幅画巨幅巨大,气魄雄伟,恣肆奔放,刚劲雄浑,沉着痛快,达到了力辟混沌的自由境界。水墨把握极佳,缜密空灵,苍润兼济,耐人回味。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喜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运笔灵活,或细笔或粗笔,多方拙之笔,为其晚年精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