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石涛 《松壑听泉图》 立轴 纸本 北京匡时2010秋拍 成交价1512万元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8-05-15
摘要:
清 石涛 《松壑听泉图》 立轴 纸本 北京匡时2010秋拍 成交价1512万元
【作品赏析】
借古以开今 我自用我法
—石涛《松壑听泉图》赏
清 石涛 《松壑听泉图》 立轴 纸本 北京匡时2010秋拍 成交价1512万元
【作品赏析】
借古以开今 我自用我法
—石涛《松壑听泉图》赏析
吴燕武
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贡献,成为清一代大画师。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他因逃避兵祸,四处流浪,得以遍游名山大川,饱览“五老”、“三叠”之胜。从事作画写生,领悟到大自然一切生动之态。至康熙朝,画名已传扬四海。但他又不甘寂寞,从远离尘器的安徽敬亭山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南京,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比较密切。
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此图以浓墨勾皴山石后用淡墨积染而成。山石嶙峋耸立,直插云霄。近处山头更有古松几株,有直有曲,皆作盘虬铁盖之状。一条溪流蜿蜒曲折出于岩后,至画面左下角化为一瀑,飞流直下,激起水雾氤氲。溪上岸石上,一老翁临渊俯视,凝神侧耳,似听水声潺湲,极尽高旷之志。周山杂木茂密,相拥而簇。后景山峰由绵亘而至峭拔,云海弥漫,皆只见峰头森列。全图构思奇诡,笔墨于浑然苍茫中透露俏丽清新。
石涛中年隐于山林,往来于宣城、太平、黄山之间。自达宣城日起,便数次游览黄山并以此为粉本,“搜尽奇峰打草稿”,与宣城梅清交友甚笃,互为砥砺。其后绘画之嬗变,皆以此为据焉。由此作可见,所描绘山水全然黄山奇境,故于造化之功,甚为相得。
1687年石涛听从“故人”的建议,开始北上燕京,从当时的诗稿可见石涛对北上是满含受到皇家知遇的信心的。到了扬州, 石涛的北上计划突然“搁浅”,在此期间,石涛于锡该寺再次迎驾康熙,这已是1689年康熙的第二次南巡了。这一年的秋冬时节,石涛终于来到燕京,在燕京,他结交了许多达官贵人,画画赋诗不少,却并没有得到皇帝的接见。他几次往返于京津两地,既有知音,又有人批评他的画有“纵横习气”,为了证明自己的艺术见解, 石涛创作了《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一生中的重要作品。可是他不但没有受到皇帝的召见,他的画风还被京城画坛正统派批评。当时画坛为王原祁等仿古派画家占据,“家家子久、人人大痴”,石涛颇具新意的画法、理论不容于人,加上又缺乏在京城“钻营”的手段,得到皇家的知遇是不可能的,1692年秋石涛买舟南归。这件作品是否就是南渡之后,隐逸山林静听清泉的自况?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此件《松壑听泉图》尺幅之大,在所有石涛传世作品中,也是难得一见的,绘画技法高超,用笔娴熟,设色典雅,章法茂密,堪称石涛的“巨幅杰作”,绝非虚言。此图正中部位钤印“保养太和”,此印乃康熙二十三年, 即公元1684年, 康熙南巡到长干寺, 石涛与其他僧人一起迎驾时,康熙皇帝御赐之物。当时康熙皇帝御赐给石涛的有两方图章,一曰“保养太和”,一曰“齐壮中正”。
【作品资料】
|
作者
|
石涛
|
尺寸
|
223×76.5cm;48.5×82cm
|
|
作品分类
|
中国书画>绘画
|
创作年代
|
1684年作
|
|
估价
|
RMB 10,000,000-12,000,000
|
|
成交价
|
-
RMB 15,120,000
-
HKD 17,581,395
-
USD 2,268,000
-
EUR 1,663,200
|
|
专场
|
古代绘画专场
|
拍卖时间
|
2010-12-05
|
|
拍卖公司
|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0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
|
出 版:1、《渐江石溪石涛八大山人书画集》P104-105,台北历史博物馆,1978年。
2、张大千编《清湘老人书画编年》,高氏东方艺术公司,1978年。
|
|
|
款 识:吴道子始见张僧繇画,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日不能去。欧公云:古画画意不画形,忘形得意,知者寡。数行墨迹,欎欎芊芊,学问文章之气,当不令瞽子抹煞。甲子新秋,清湘瞎尊者济并识于秦淮枝下。
钤 印:瞎尊者、前有龙眠济、老涛、保养太和
鉴藏印:梁溪朱氏省斋珍藏书画之印、晚知书画真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大风堂珍藏印、球图宝骨肉情、大千居士供养百石之一、敌国之富、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谪仙馆珍藏书画至宝(2次)、曼石心许、衡山杨氏、谪仙馆
题 签:清湘老人松壑飞泉图真迹。大风堂供养。 钤印:张大千、大千玺
题 跋:张大千另纸跋:石涛上人松壑听泉图真迹。甲子岁为康熙二十三年,涛师年四十四岁,精力弥满,画笔直迈前人,自成家数。书尤工整,与云林争道,无论并世矣。是岁康熙南巡,慕上人,召见平山堂并赐印章二,一曰“齐庄中正”,一曰“保养太和”。此幅上正中即“保养太和”也。此图予得自故都厂甸宝古斋,乱后失去,又十年复得之香港,近二十年随予转徙南北东西,吁嗟老矣,不知更能相保于何时也。七十一年壬戌七月,八十四叟爰,外双溪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大千父、大风堂、壬戌、以优延年、摩耶精舍
|
|
说明
|
展 览:“渐江石溪石涛八大山人书画集”,台北历史博物馆,1978年。
备 注:张大千旧藏、另纸题跋并题签条。
|
感谢阴山工作室提供资料